城市风光——即城市的肖像,是很多摄影师最爱的主题。尽管这种主题非常普遍,但几乎每一张照片都仍然能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即使我们已经看过很多同一个地方——比如纽约的街道——的画面,但有创意的照片仍然有前所未有的角度、色彩等等。摄影师的工作就是选择最佳的时间、最佳的地点来创作,给我们带来永远不同的城市风光作品。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城内各式各样的建筑、公共设施,都是摄影创作的题材。城市建筑,依据所处的不同位置,建筑外观特性,拍摄起来会有不一样的诀窍,想要拍出不同凡响的作品,观察是十分必要的!
观察,也有所谓纵向与横向之分,一方面是指长时间的观察,从一日晨昏、四季转换的时序上来观察某个建筑场景最美的时刻;另一方面则是以不同的角度、构图方式、拍摄手法等著手,拍摄特别的效果。前者用于拍摄自己所居住的,或可待上一段时间的城市比较适合,而对于短时间的城市旅游,或许偏向采取后面一类方式较佳。
如果你现在还在挣扎于如何让自己的城市或建筑摄影脱离平庸,低估画面中线条的作用可能就是你无法拍出抓人眼球作品的一大主因。线条能够帮助我们构建起画面的逻辑,引导观众的视线在画面中的不同部分穿梭,甚至可以为主体和背景创造出更多乐趣。
上面这张照片展示了如何利用线条在城市和建筑摄影中创造视觉引导,在这些直线元素的帮助下,我们将更容易去发现整个画面中的亮点,并且进一步缩短与场景间的距离。
为了辅助理解线条是如何在看似复杂的画面中发挥作用的,我们将照片转化成了高反差的黑白色调,然后再用红蓝两色标出照片中起到引导作用的线条。
为何线条对于城市摄影如此重要
通常情况下,我们喜欢利用景深来模糊背景部分,进而让观看者的视线集中在画面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为画面增加气氛,然而城市摄影师却很少使用这种拍摄手法。在城市及建筑摄影中,我们希望画面中所有的元素都能够清晰可见。当我们拍摄一个城市场景时,我们需要用一些五花八门而又可以增强画面立体感的手法来构建图像。其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利用线条将画面分割成几个部分,将那些主要元素彼此分开。这样一来,即便景物没有虚实之分,观看者也能够了解到我们希望通过照片传达出的内在逻辑。
上面这张图是在没有经过任何构图的情况下随机拍摄的,整个画面大致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画面底部的灰色石砖地面、中部的爱尔兰国家博物馆以及上部的天空。这张照片看起来就像普通游人的“到此一游照”一样平凡,它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
然而神奇的是,只需简单地调整构图,并在画面中引入一些线条,整个画面的纵深感瞬间跃然纸上,而这种对称式的构图也为画面增加了更多冲击力,从而彻底摆脱平淡与乏味的深渊。
哪些线条有助于为画面增加冲击力?
我们可以把这些线条大致分成三类: 分割线、引导线和对称线。
分割线的主要作用是将画面分成若干部分,它既可以是水平线、垂直线,也可以是对角线。在画面中引入此类线条,除了能够帮助明晰画面中物体彼此间的位置关系外,也能够呈现出远近的效果。在很多户外摄影中,水平线是最常被使用到的一种分割线。
以上图为例,最显而易见的是,我通过使用一条水平线将画面分成地面和墙壁两部分,在这之后我又利用了墙面上一条并不那么明显的垂直线将墙面分成了左右两部分。如果没有这条线,画面的右侧部分就会因过于空旷而显得有些无聊。分割线的运用以遵循三分法则为佳,无论是水平线还是垂直线,分割线都不宜放置在画面中间位置,但也不宜过于靠近画面边缘。通常情况下,将画面按照2:3或1:3的比例进行分割效果最好。
分割线之后,引导线也是一个能够给予画面更强空间感的重要工具。他们能够引领人们的视线进入画面,并探索画面的各个角落。引导线通常会从画面的近角区域出发一路延伸至画面中的远端部分。当然,引导线的形式还有很多,通过运用及组合多个引导线,画面中的空间逻辑能够被更加清楚地展现出来。记住,引导线并不一定要是直线,我们也可以将曲线等用作引导线。
上图中的交通主干道很明显地被用作引导线之用,当我们看到这张照片时,双眼会不自觉地落到这条主干道上,然后再在它的指引下看向远端的城市天际线。
第三种经常被用作增强画面冲击力的线条是对称线,当我们在都市中搜寻有趣的拍摄题材时,不要忘记尝试寻找建筑物中的对称线。谢天谢地,我们在大部分建筑中都能够轻易找到这些对称线。
就像上图中的建筑,“对称”可以说是它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尽管有些时候由于内部装饰或陈设的不同,建筑物并不是绝对对称的,但如果将建筑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就能够呈现出强烈的对称感。适当运用对称线及对称式构图能够帮助我们拍摄出有趣的作品。
将重点放在线条上
在生活中即便一个人并不是所谓美女俊男,但如果他或她身材很好,那这些人依然会获得不少人的青睐。同理,如果在拍摄时选用RAW格式,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通过后期的方式凸显出景物的线条感,让人们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线条上。在这里使用RAW的好处是,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记录下场景中的所有信息,包括色彩信息。因此,在我们进入后期处理阶段后,就能够拥有更多的调整空间,比如说将照片处理成黑白色调。不过,如果你一开始就打算突出这种线条感的话,以黑白模式预览场景可以帮助你排除掉色彩带来的干扰。
在这里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大部分相机的机内处理和设定功能都很实用,你可以在前期通过改变机身设定的方式增加画面反差和锐度,然后通过不断地拍摄及预览来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使用线条的其他方式
坐落于英国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宫及伊丽莎白塔或许是全世界被拍摄次数最多的建筑物之一,而要想将这个已被拍烂的题材拍出新意可以说越来越难,好在上面这种拍摄手法还没有太多人尝试。画面中的光轨在起到分割线作用的同时,又担任了引导线的工作,而光轨的介入也为前景部分增添了些许乐趣。
当我们需要拍摄一些像伊丽莎白塔这样自身很高的建筑物时,建筑物本身的线条就可以充当引导线的作用,它能够引领人们的视线从建筑物底部一路看到顶部。此外,为了让画面的背景部分显得不那么单调,并为其引入更多动态元素,上图使用了长时间曝光的方式来拍摄,进一步为天空增加线条。
千万不要被直线所限,当然地平线永远都不会弯,其他的,特别是引导线则要多样得多。在上面这张图片中,有轨电车的轨道并非直线而是优美的曲线,但它同样起到了引导人们视线由近及远延伸至画面中心的作用。
再复杂的场景都能被线条梳理清楚
一旦你能够主动并且灵活地在你的画面中运用各种线条,那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场景你都能够应付自如。
以上图为例,对于初学者而言,场景中的线条或许并不是非常明显,但只需稍加观察我们就能够选出街道作为画面中的主要引导线。
然而,经过进一步斟酌,我们还能够注意到分割线的存在,画面中的地铁轨道将整个画面分成为上下两部分。最后,铁路桥桥洞很好地充当了画框的角色,从而强调出了那个正在穿过桥洞向画面近处走来的人影,也让画面中不同物体之间有了大小上的对比。
抓住建筑的几何特性
几何元素的利用在城市摄影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城市建筑、公共设施等处处充满著有趣的几何元素或符号讯息,妥善用在摄影创作之中,往往能製造出奇妙的视觉效果。
发现另类的角度
拍摄城市,发现角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当走在“水泥森林”中是,也许抬头就能发现周围高楼楼顶似乎快要将天空遮蔽,如果再加上广角或鱼眼镜头拍摄,或许能创造出更不一样的画面。有时结合某些有趣的物体营造特殊的视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咔啪》创刊于2009年,是中国首本先锋摄影器材评测杂志。内容援引自日本著名的摄影杂志《CAPA》,加上原创采编内容,海量严谨评测,实用技法和轻松有趣的内容,让摄影爱好者每月期待,是国内权威的摄影杂志期刊之一。
对于读者来说,《咔啪》不仅仅是一本摄影技巧杂志,更是一部追求生活品质、与生活完美结合的“摄影圣经”。
《咔啪》一直在用独特的视角讲述摄影的故事。
《咔啪》APP现已上线!
苹果用户请前往 App Store,
安卓用户请前往 360安全市场,
搜索关键词“咔啪”,下载 《咔啪》APP。
无限精彩,尽在咔啪!
搜索微信号:CAPA_Photo
或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哦!